汤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汤旺县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方案》的通知
县属各相关部门、单位,汤旺河镇、乌伊岭镇,各中小学校: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汤旺县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汤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2月12日
汤旺县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省、市控辍保学工作相关会议及文件精神,提高两镇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及全县中小学校对控辍保学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确保全面完成控辍保学各项目标任务,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保障适龄少儿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参与控辍保学工作,共同推进控辍保学目标任务的完成,全力实施教育基本普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降低辍学率,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
深入开展控辍保学工作,依法保证每一位适龄少儿接受完整、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做好3月份和9月份“控辍保学”宣传月活动,确保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100%、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0%以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适龄少儿100%进入学校就读。
三、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明确并落实控辍保学的法律责任,切实加强控辍保学工作的领导,成立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梁 巍 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组长:曹旭渴 县委副书记
杜 微 县委常委、副县长
魏 巍 副县长
成 员:孙宝忠 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新闻出版局局长、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人选
丁延鹏 县公安局副局长
王 冬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张树忠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马笑晨 县司法局局长
李 玲 县民政局局长
王 莹 县教育局局长
刘凡卓 县妇联主席
袁小峰 县残联理事长
彭新建 汤旺河镇镇长
李 雪 乌伊岭镇镇长
李 媛 县卫生健康局
四、工作职责
控辍保学是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基本责任,各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合理分工,落实责任,动员和组织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相互配合。
(一)两镇人民政府:对本辖区控辍保学工作负主要责任,制定工作规划,完善考核机制,健全部门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控辍保学面临的重大问题;实行“一把手”领导负责制,镇长亲自抓、负总责,班子成员具体抓、包片负责抓好依法控辍工作,积极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依法劝返本辖区户籍适龄少儿入学就读,确保措施落实到位、工作目标按期完成,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工作总体水平。
(二)县教育局:负责本县控辍保学工作,积极探索、研究控辍保学新思路、新方法,制定控辍保学工作目标和工作实施方案;加强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衔接好学生转入、转出学校的各个环节;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改善学校卫生设施;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制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办法和措施,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强化师德师风教育,教师要尊重、关心、爱护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让学生能够安心专注于学习;完善义务教育扶贫工作机制,统筹各类扶贫、惠民政策,加大残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及时督促学校对疑似辍学学生做好劝学工作,确保学生不辍学;每年的3月和9月为控辍保学月,及时与各中小学校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核算好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初中三年巩固率和本年度学期在校生巩固率。
(三)县委宣传部:负责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营造控辍保学舆论氛围。
(四)县卫健局:负责做好儿童、少年的健康体检、医疗保健工作,指导学校做好卫生防疫、传染病防治工作。
(五)县公安局:协调相关部门研究解决控辍保学工作中涉及的社会治安问题,依法处理扰乱学校秩序、对学生殴打或侮辱造成学生失学的人员,切实加强校园及周边的治安治理;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六)县民政局:加强对弱势儿童、少年的救助和关爱,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辍学。
(七)县司法局:配合两镇、学校做好控辍保学相关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援助工作,依法维护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益。
(八)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定期对企业、个体经营户等用工单位进行检查,对非法招用童工的单位和个人,责令立即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所需费用全部由使用童工的单位或个人承担;并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使用童工的单位或个人的相关法律责任。
(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监督检查,对非法招用童工的企业、个体工商户依法处罚,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十)县妇联:关爱留守儿童,建立健全全县留守儿童数据统计;深入两镇、学校、社区巡回开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家庭教育宣传;帮扶困境儿童,确保不因贫而辍学。
(十一)县残联:建立全县残疾适龄少儿台账,数据要实、要准;建立健全残疾适龄少儿保障机制;加强对残疾适龄少儿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入学就读,使全县残疾适龄少儿入学达90%以上。
(十二)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负责协调相关部门禁止在学校周边开办不利于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场所,禁止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戏厅、网吧等接纳未成年学生,对违反规定的,依照相关规定处罚,情节严重的,坚决予以取缔并追究经营者的责任。
(十三)中小学校:学校校长为“保学”工作第一责任人,落实“保学”责任,制定工作规划,与校务会、班主任任课教师签订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校长包校、校务会成员包年级、班主任任课教师包班级的“保学”工作责任制,学校与学生监护人签订《义务教育责任书》,真正把任务分解到人,落实到人;规范中小学生学籍管理,严格学籍变更手续,做到转入、转出、休学、复学相关证明材料齐全,手续完备;建立健全学生辍学情况汇报制度和家访制度,及时向县教育局和当地政府报告辍学学生情况,做好辍学生家 访及劝学工作;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合理安排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在校活动内容和家庭作业,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大对学习、生活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防止因学校和教师行为不当引起学生辍学;完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在通知书中加入有关法律规定和违法追责说明,切实加强家长和适龄少儿的法律意识。
校长:学校第一责任人,组织制定本校控辍保学工作方案,明确分工,细化职责,层层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统一指挥学校控辍保学工作,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开展工作,提高本校义务教育巩固率;必须熟知本校在校生人数,随时掌握学生变动情况;每学期组织有关人员以学籍档案为准开展不少于2次排查工作,针对各班学生详细信息和学生考勤情况,做好排查工作信息记录。
班主任:每学期开学学生报名注册时,要如实登记、规范填写学生及其家庭所有信息,所上交教务处的表册,必须内容填写完整,书写规范,易于辨认;建立本班规范学籍档案,协助学籍管理员完善本班学生的休学、转入、转出等相关手续;实行班主任包班制,认真做到“四及时”:即及时查,每天上课前班主任要亲自查点学 生到校情况;及时家访,对未入学且未履行请假手续的学生,班主任及时当天通过电话进行家访,并上交家访记录;及时报,对查出的3天未到校又未履行请假手续的学生,班主任家访确认为辍学生,名单要在一小时内报教导处;及时劝,对确认要辍学的学生,班主任及时与任课教师联合劝学生返校,确保无一名学生无故流失;要重点关注“留守生”和“后进生”,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留守子女联系卡,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不得歧视后进生,切实关心学习困难学生和行为偏差学生。
任课教师:按照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教务处与班主任协调安排,实行任课教师包学生制;要掌握了解所授课班级学生的详细信息;每节课前要用1-2分钟检查学生到位情况,若发现有学生缺席,要及时了解情况,并告知本班班主任,由班主任牵头做跟踪联系,如有辍学现象,及时上报学校,以便形成合力做好劝返工作;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对于品行较差的学生要协助班主任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家庭贫困的学生要与班主任沟通向学校汇报,由学校采取措施实行帮扶控辍;认真做好补差工作,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不使任何学生掉队;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学习,改变学生厌学情绪,实行课改控辍;科任教师每学期家访数不能少于15人次。
五、工作措施
一是坚持依法控辍。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强全体师生、监护人、用工单位法人等法律意识。进一步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对经教育仍不送子女入学或返校就读的家长或监护人,提请司法部门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全面加强对小学在校生外出打工的监控,协调有关部门打击阻碍入学,使用童工等违法行为。
二是严格管理控辍。严格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和学籍管理,切实抓好学生入学升学、转出转入等各个关键环节,杜绝因管理不善引发学生辍学。根据学困、厌学、劝返复学学生基本情况、学业层次和健康状况,适当考虑本人及监护人意愿,坚持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主,一生一策,因材施教,为其制定适合的课程,采取适合的方式,帮助完成义务教育。
三是提升质量控辍。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强化立德树人、落实五育并举、合理设置课程、实施分层教学、提升教育质量,严禁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业的唯一标准。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采取积极有效教育方法,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行为偏差学生取得进步,真正使学困生“劝得回,留得住,学得好”。
四是提升安全控辍。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着力提升校园环境,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学生不因学校办学条件差和安全无保障而辍学。
五是精准扶贫控辍。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动态调整信息库相关数据,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持续加大资助力度,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保障有学上,上得起学。
六是培育情感控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尊重关爱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严禁教师歧视、挖苦、体罚学生,为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在校生留得住,辍学生劝得回”。
六、工作要求
(一)切实履职,健全长效机制。县教育局负责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宣传、贯彻和落实,统筹安排控辍保学工作,督促检查全县各中小学控辍保学工作,提高巩固率,降低辍学率。县控辍保学相关部门要加强与县教育局的沟通和联系,主动配合,密切协作,根据自身职责,共同开展好控辍保学工作。两镇政府负责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学生入学情况进行清理,建立辍学学生台账,依法组织辖区内适龄儿童入学并劝返辍学学生复学,经劝返仍不复学的,对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下达《返学通知书》,组织相关人员依法敦促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送子女入学;确保本镇入学率。各中小学校要掌握学生每天到校情况和思想状况,对未到校学生要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并做好登记工作;组织教师及班主任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家访,做好家访记录,对可能辍学的学生(尤其是贫困生和学困生)家庭,要做好家长及学生思想工作,防止学生辍学;切实抓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就学工作,学生家长负责履行监护职责,依法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二)落实资助制度,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和残疾学生的义务教育工作。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认真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校接收为主”的“两为主”原则,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 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各校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加强联系制度,建立关爱和服务体系,提高“留守儿童”教育和关爱水平,为他们提供较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和安全保障服务,使他们安心就读,健康成长。各校要关心和支持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工作,认真努力营造尊重、关爱每个残疾学生的良好氛围,让每一个残疾学生都得到发展,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要落实贫困家庭帮扶资助政策,认真审核贫困程度,建立有效的助学机制,探索开展“一帮一 ”、“一帮多”等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确保贫困家庭的子女不因贫困而辍学。同等条件下,优先保证建档立卡儿童少年享受贫困家庭帮扶资助政策。
(三)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开展控辍保学大保障。一是学校要做好返校学生的生活安排,做到学在学校长知识,乐在学校感幸福。二是要保证教育教学。返校辍学生已注册学籍的,返回原学校就读;未注册学籍或从未上学的,按年龄阶段插班入学。各学校要组织教师及班主任开展学生家访工作,做好家访记录,对可能辍学的学生(尤其是返校生、贫困生和学困生)家庭,要做好家长及学生思想工作,防止学生再次辍学。三是要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学生德育活动和各项兴趣活动,帮助辍学返校学生、学困生、厌学生融入集体中,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安心学习。四是要加强学籍管理。教育局要依托学籍管理系统,建立动态监测机制,详细核实和记录学生转出、转入等变动情况,做到转入、转出、休学、复学、辍学等情况清楚,并且相关证明材料齐全,手续完备,严禁弄虚作假。
(四)紧密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两镇、各相关部门、各学校要高度重视,不能有丝毫懈怠和麻痹大意,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迅速行动,工作推进过程中,要加强联系衔接,畅通信息共享渠道,确保按既定要求完成工作任务。两镇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研究制定工作方案, 细化完善措施办法,层层落实责任,强化宣传引导,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措施,及时劝返失辍学生,加强户籍管理,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执法等工作。各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控辍保学制度,配合两镇做好失辍学生动员劝返工作。准确掌握在校学生和精准脱贫建档立卡户学生信息,做好失辍学学生信息统计。三是严格落实学籍管理制度。各中小学校要明确有专人负责,按照学籍管理有关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自入学起由学校按照要求建立纸质和电子学籍档案,学生变动要严格履行变动手续,对变动情况做到数字准确、去向清楚、手续完备,保证学籍管理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杜绝 学生在流转中辍学。四是各县镇、学校将单亲家庭、贫困家庭、残 疾人家庭、在外务工家庭、孤儿学生等5种弱势家庭学生作为控辍工作的重点,建立流动适龄儿童少年就学管理制度和档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